>>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新闻中心 >> 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新闻列表
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一、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
1、压力的调整不恰当
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系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组装比较复杂,在液压系统中,有十多个液压阀是需要经常进行检查并调整的,若是工作人员的检查、调整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液压阀的压力不符合标准,只要有一个液压阀压力调整不恰当,整个液压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油温的温度瞬间上升,对整个系统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溢流阀卸荷正常的压力是28Mpa,若是液压阀的压力超出这个数值,混凝土泵车在泵送的过程中就会遇到较大的载荷,当载荷过大的时候,就会产生压力过高,油温上升的现象[1]。顺序阀正常的压力值是10.5Mpa,工作人员在调整其压力的时候,若是调节的过高,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系统的液压阀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油温就会升高,尤其是在夏季,油温升高现象将会非常的明显。回油系统溢流阀正常的压力值是0.15Mpa,若是调整的压力超出正常数值,就会产生热量,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冷却系统压力调整不恰当
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还有冷却系统压力调整不恰当。工作人员在调整冷却系统压力的时候,若是将压力调整的低于正常数值,冷却马达的运行速度也就是转速就会降低,这样就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冷却的结果就会受到影响,油温的温度就会较高[2]。另外,冷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容易被堵塞,这样同样会降低其工作效率,导致降温的效果不明显。
3、液压油的粘度比较大
在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油系统中,若是液压油的粘度比较大,就会使液压油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阻力,与此同时,压力损失也会变大,从而产生较大的热量,热量又会使温度升高。若是选择粘度比较小的液压油,其粘温特性就会不符合标准[3]。组合阀块的润滑需要依靠液压油来完成,粘度较小的液压油很难形成油膜,这样就会导致润滑效果下降,从而增加阀体运行时的阻力。
4、液压系统内泄
二、针对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油系统中油温过高现象的预防对策
1、对液压系统中液压阀的压力进行及时的检测
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油系统中油温过高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液压阀的压力不符合标准。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检测液压阀的压力,若是发现液压阀的压力不符合说明书中规定的标准压力,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调整,确保液压阀的压力正常。只有这样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检测,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因问题解决不及时而导致液压系统被破坏无法正常使用,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在液压系统正常运行时,个别不工作的元件需要卸荷
液压系统在正常作业的过程中,不需要全部的液压泵同时进行工作,当个别液压泵不用工作的时候,必须对其进行卸荷,让液压泵处于休息状态,这样才能避免油温过高现象的出现。混凝土泵车有四个液压泵,分别是主液压泵、水泵、臂架液压泵以及搅拌液压泵[5]。这四个液压泵在日常作业中是不需要同时进行工作的,在正常泵送混凝土的时候,水泵和臂架不参与此项工作,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卸荷,若是两者中有一个没有卸荷,在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油温升高。
3、加强对液压油的管理
液压油也是导致油温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预防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系统出现油温过高现象,必须加强对液压油的管理。在使用液压油之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粘度合适的液压油,降低因粘度不合适而导致油温升高现象出现的几率。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其入库和出库的管理。在购买液压油的时候,购买人员必须根据要求购买,在购买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液压油的质量进行检验,确定质量没有问题之后才可以大量购买。在液压油入库之前,相关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化验,在化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其粘度,当化验结果符合标准之后才可以入库[6]。液压油入库之后不能随便乱放,需要按照类别进行有序的放置,严禁将不同牌号的液压油放置在一起。液压油出库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应该进行一次化验,确保其质量没有变化后才能投入使用,严禁将质量出现变化的液压油投入到施工现场使用。
4、改进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范立云,马修真,朱元宪等.电控组合泵燃油温度动态特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0,31(6):65-70,75.
[2]陈建华,雷强.混凝土泵车故障诊断实例[J].建筑机械(下半月),2014(4):96-97.
[3]曾涛,窦玉香.翻车机迁车台液压系统油温过高分析与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9):92-92.
[4]陈杰.液压泵站油压不稳油温高故障解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5):33-34.
[5]杨亚联,宋安兴,陆通等.汽车自动变速器油泵测试系统的研发[J].汽车工程,2013,35(6):510-515.
[6]胡招才,王辉,胡路平等.关于某型发动机滑油温度和泵调节器壳体温度高问题的分析[J].直升机技术,2011(3):33-35.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砼信建材网